(本报记者 林深)
『配资就像高空走钢丝,你以为手里握着平衡杆,其实杆子两头都是火』——当记者在陆家嘴某咖啡厅见到从业八年的私募经理陈昊时,他正用勺子搅动着早已冷却的美式咖啡。落地窗外,上证指数的电子屏闪烁着刺眼的红光。
记者:最近《鸿信配资》平台争议不断,您怎么看这类民间配资模式?
陈昊(突然坐直身体):你知道他们最新推出的『VIP杠杆宝』吗?10倍起步,20倍封顶,开户就送《缠论实战手册》...(冷笑)这根本不是金融服务,是精心设计的赌具。
(服务员续杯的水雾中,风控专家李文蔚的镜片反着光)
李文蔚:我们解剖过他们的合同,第17条写着『穿仓免责』,但用极小字体备注『需购买保险补仓』。更讽刺的是,他们的AI风控系统会在大跌前30分钟『例行维护』。
记者发现,鸿信的业务员培训手册里赫然印着『三不原则』:不问客户资产来源、不拒高风险诉求、不留文字承诺。某位化名『老金』的配资客掏出手机展示:『你看这个直播间的『涨停敢死队』,每天20场技术分析,最后5分钟必然推荐鸿信开户。』
(深夜的证券营业部门口,散户张阿姨攥着交割单的手在发抖)
张阿姨:他们说有『国家队操盘手』指导,我抵押了房子...现在女儿婚房的首付(哽咽)。那个业务员小周,上周朋友圈还在晒马尔代夫度假。
法律界人士指出,这类平台往往采用『金蝉脱壳』架构——资金账户在境外,服务器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,甚至合同签约方都是空壳公司。『就像打地鼠,封一个冒出来三个。』
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暗访时,鸿信『首席分析师』在演示完炫目的K线图后,突然压低声音:『真要赚钱,得玩场外个股期权...我们这有特殊通道。』身后的电子屏上,巴菲特的名言『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』正循环播放。
(凌晨两点的外滩,某量化基金合伙人摘下眼镜揉着太阳穴)
『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?他们现在用上了行为经济学——跌5%就推送『成功客户加仓案例』,涨3%立刻弹窗『杠杆不足提示』。这不是金融创新,是人性收割机。』
记者离开时,鸿信大楼的LED屏正滚动着『2023最值得信赖金融机构』的颁奖画面,落款是某不知名商业协会。霓虹灯下,几个年轻人举着『暴富训练营』的横幅走进大厅...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2025-06-07
评论
韭菜老张Jake
看完后背发凉!我表弟上周刚往鸿信转了30万,得赶紧让他看这篇文章。那个『穿仓免责』的套路太阴险了,简直就是金融PUA!
量化小魔女Luna
作为从业者补充个细节:他们所谓的AI风控根本是障眼法,实际采用人工干预+延迟成交,去年就有私募因此爆仓。记者敢写这种深度调查真是勇!
天台常客Mike
张阿姨那段看哭了...15年股灾时我也被类似平台坑过,现在看到『特殊通道』四个字就PTSD。建议曝光他们的直播间话术!
法律老司机Leo
文中提到的境外架构完全属实!我们律所处理过类似案件,投资者连被告都找不到。国家真该立法把配资入刑!
财经柯南Alan
注意到没?文章配图里鸿信LOGO和某上市公司极其相似,这恐怕不是巧合。已截图保存证据,求深扒背后资本链!